市長關于2024年度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材料(四個帶頭)
按照上級關于開好2024年度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的要求,我緊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綜合。
市長關于2024年度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材料(四個帶頭)
按照上級關于開好2024年度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的要求,我緊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綜合發(fā)揮黨的紀律教育約束、保障激勵作用,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紀律保證”主題,對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認真檢視問題,深入剖析反思?,F將對照檢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帶頭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方面
一是政治覺悟存偏差,忠誠“立根”不夠深。我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不夠深入系統,存在學用脫節(jié)問題。在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時,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戰(zhàn)略部署領會不夠透徹,站位不夠高。在推進新質生產力發(fā)展中,我統籌謀劃不夠周密,工作部署存在打亂仗現象。對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項目把關不夠嚴格,在項目準入評估中重產值、輕環(huán)保,背離高質量發(fā)展要求。在城市建設中過分追求“大而全”,盲目向高大上看齊,一味求大求新,存在貪大求洋的傾向。對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隱患研判不足,在統籌發(fā)展和安全上存在短板,重發(fā)展輕風控的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在重大項目風險評估方面,我沒有嚴格落實“三重一大”制度要求,個人決策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二是政治定力有溫差,規(guī)矩“守正”不夠準。我在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中存在打折扣、搞變通的情況。對上級交辦的重點任務,重痕跡輕實效,存在應付心態(tài)。在產業(yè)轉型升級過程中,我重審批輕服務,對企業(yè)反映的困難問題解決不夠及時,沒有真正站在服務企業(yè)的角度想問題辦事。在統籌城鄉(xiāng)區(qū)域協調發(fā)展上,存在重城輕鄉(xiāng)思想,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城鄉(xiāng)要素配置不均衡問題突出。在民生工作上重形式輕內容,一些民生實事項目論證不充分就倉促上馬,造成資源浪費。對基層反映強烈的問題,我重視不夠,解決不力,存在“捂蓋子”“挺過去”的想法。在化解信訪積案上,我沒有親自抓、經常抓,對一些信訪矛盾調處不及時,導致一些問題久拖不決。
三是政治擔當顯疲軟,作風“砥礪”不夠實。我面對改革發(fā)展中的難點問題,缺乏直面問題、動真碰硬的勇氣。在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上,對“玻璃門”“彈簧門”等問題整改不夠徹底,不敢觸及利益固化的藩籬。在化解歷史遺留問題時,怕得罪人、怕擔責任,工作推進緩慢。對市屬國企改革,我思想顧慮多、決心不夠大,重要改革舉措落實不到位。在基層減負增效上,我口頭重視、行動遲緩,對基層反映的突出問題研究不夠、解決不力。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我發(fā)現不夠及時,查處不夠堅決,存在“好人主義”思想。在督促檢查中過分要求填表格、報材料,加重了基層負擔。對巡視巡察反饋的問題整改落實不夠到位,存在避重就輕、拖延整改的情況。
(二)帶頭增強黨性、嚴守紀律、砥礪作風方面
一是黨性修為缺深度,初心“淬煉”不夠純。我在踐行黨的宗旨上還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聯系服務群眾的自覺性不夠強。下基層調研中,存在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現象,不愿意沉下心聽真話、察實情。對群眾反映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重視不夠、解決不力。習慣于開車看、隔窗看,不愿意步行察看,不愿意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在重大民生項目謀劃時,我常常站在行政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沒有真正做到以百姓心為心。對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調研不深、謀劃不實,往往憑經驗辦事。在城市老舊小區(qū)改造、農貿市場升級等民生工程中,前期征求群眾意見不夠充分,工作方案貼近實際不夠,造成部分項目群眾不滿意、不認可。對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工作重視不夠,對部分特殊群體合理訴求關注不夠及時。
二是紀律自覺欠力度,底線“守護”不夠嚴。對《條例》等黨內法規(guī)學習研究不夠深入,存在應付心態(tài)。在土地出讓、工程招投標等重點領域,我沒有嚴格按制度程序辦事,有時憑經驗和習慣做決策。在財政資金使用上,對超標準、超范圍現象把關不嚴,對專項資金使用監(jiān)管不夠到位,項目預算執(zhí)行率偏低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對干部個人事項報告核查不夠嚴格,對提拔對象廉政把關不夠嚴密。個別重要崗位人選存在帶病上崗情況,干部日常監(jiān)管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在公務接待中,有時超標準安排接待活動。在公務用車管理上,對私車公養(yǎng)、超標配備等現象重視不夠,整治不力。對分管部門單位“三公”經費使用監(jiān)督檢查不夠嚴格,存在超預算支出情況。在機關作風建設中,對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現象查處不夠堅決。
三是責任擔當失韌度,作風“錘煉”不夠硬。我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上還不夠有力,對“一崗雙責”認識不夠深刻。在“四風”問題整治上,重布置輕督查,重形式輕效果。對市管企業(yè)負責人作風建設問題關注不夠,對企業(yè)重大決策把關不嚴,存在管理真空。在工程建設領域廉政風險防控上,預警機制不健全,監(jiān)管制度執(zhí)行不嚴格。對土地出讓、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廉政風險排查不夠細致,部分環(huán)節(jié)存在廉政風險。作為“一把手”,我對分管部門單位一些腐敗問題苗頭察覺不及時,有時明知故縱。對群眾信訪舉報問題,有時消極應對,存在“捂蓋子”思想。對巡視巡察發(fā)現的問題,我整改落實不夠到位,有些問題久拖不決。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中,對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不夠,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三)帶頭在遵規(guī)守紀、清正廉潔前提下勇于擔責、敢于創(chuàng)新方面
一是改革膽識缺高度,創(chuàng)新“引領”不夠強。我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開拓創(chuàng)新的勇氣不足。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對一些牽涉面廣、阻力較大的改革舉措,往往采取漸進式推進方式,不敢大膽突破。在培育發(fā)展新動能上,對新興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不透,支持政策不夠精準,存在簡單化處理問題的傾向。對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研究不夠深入,工作謀劃不夠前瞻。在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中,對涉企政策落實不夠到位,存在“掛名式”“走過場”現象。對市場反映的堵點難點,研究不深、推進不力,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對標準化改革、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等重點領域,我缺乏系統思維,存在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問題,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夠強。在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中,對配套政策研究不夠深入,工作中存在畏難情緒。
二是發(fā)展定力欠精度,擔當“砥礪”不夠實。我在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存在急功近利思想。重大項目建設中,前期論證不夠深入,對投資收益、環(huán)境影響等重要因素研判不足,造成部分項目推進效果不理想。在產業(yè)轉型升級中,對項目準入把關不嚴,存在為完成招商引資任務而降低門檻的情況。對一些不符合產業(yè)政策、環(huán)保要求的項目,我沒有嚴格把關就倉促上馬。在城市規(guī)劃建設中,過分追求“高大上”,盲目攀比,造成財政資金緊張。對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隱患預判不足,對重點領域風險防范措施落實不夠有力。在民生工程推進中,對群眾實際需求調研不夠,一些項目群眾獲得感不強。在政府投資項目中,存在貪大求洋思想,有的項目超出財力和發(fā)展階段。對一些重點任務和難點問題,推進不夠有力,工作進度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