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chuàng)新推動高校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fā)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建設正致力于實現內涵式發(fā)展,這一進程不僅關乎高等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更是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關鍵所在。2024年5月,習。
守正創(chuàng)新推動高校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fā)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建設正致力于實現內涵式發(fā)展,這一進程不僅關乎高等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更是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關鍵所在。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守正創(chuàng)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fā)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內涵式發(fā)展強調的是質量而非數量,是深度而非廣度,要求在思政課建設中,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塑造,清晰地辨識并規(guī)避可能的發(fā)展誤區(qū),如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等。近年來,全國高校緊密圍繞“強國建設、教育使命”的主題,建立健全?。ㄗ灾螀^(qū)、直轄市)黨委領導班子成員聯系高校和講思政課特別是“形勢與政策”課制度,強化高校黨委書記、校長責任,成立思政工作委員會,推動思政課常態(tài)化。國家層面密集出臺政策,深化思政課改革,促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構建“大思政”格局,推動“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共筑思政課良好生態(tài)的局面。全國范圍內的思政課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成果豐碩,遍地開花。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進一步推進高校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fā)展仍面臨諸多現實挑戰(zhàn)與矛盾。
當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學生的表現與特點
第一,學生對思政課熱情提升,同時關注點差異較大。表現在:一是關注時事政治,但對深層原因理解不透。根據高校大學生群體網絡文化訴求的調研數據分析,喜歡新媒體推送愛國主義及民族情懷類、政治理論知識及學科專業(yè)知識學習類內容的大學生,在數量上占據一定比例,但在對思政課核心要義的深入理解上,卻仍然存在不足。這種“淺嘗輒止”的現象,反映出部分大學生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辯證分析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尚需加強,思政課對此的引導作用亟待強化。二是對“實用”課程關注較多,具有一定功利化傾向。調研了解到,“05后”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動機明確,但對學習內容有較明顯的偏好差異。大學生關注自身職業(yè)技能發(fā)展,更傾向于選擇涉及考公、考研知識點的思政課程。這種功利化的學習傾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對于未來職業(yè)路徑的清晰規(guī)劃,但也暴露出對于思政課全面價值認識的局限性。思政課不僅僅是知識傳授的平臺,更是價值觀塑造、理想信念確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過分強調課程的“實用性”,可能會忽視思政課在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國家情懷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三是“專業(yè)壁壘”仍然存在,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學習難度有差異。大學生群體因其專業(yè)背景的不同,在學習思政課時也展現出明顯的差異。文史類學生,由于其專業(yè)學習與思政課程內容存在較多交集,如歷史觀、哲學思想等,往往能夠更快地理解課程內容,產生共鳴。相比之下,理工類和藝術類學生,則可能因為專業(yè)思維的差異,如更注重邏輯推理、創(chuàng)新思維等,而在學習思政課時感到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在理解抽象概念、理論框架時更為吃力。
第二,學生對思政課充滿期待,同時獲得感滿足感有待加強。一是樂于自主選課,渴望發(fā)揮主動性。調研發(fā)現,大部分“05后”學生追求個性、自我意識強,對思政課保持正向態(tài)度,但越來越多的學生更樂于自主選課,更渴望有機會參與思政課的設計和選擇。這種傾向背后,折射出的是學生們對主動學習的渴望。二是積極參加聽課,希望增加獲得感。盡管學生們對思政課充滿期待,并表現出較高的參與度,但在實際聽課過程中,一些學生往往感到獲得感和滿足感不強。這主要源于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難以量化評估。與其他學科相比,思政課更注重學生理想信念、道德修養(yǎng)等內在素質的提升,這些變化往往難以通過傳統(tǒng)的書面考試來直接體現。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往往較為抽象,理論性強,需要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內化。三是重視互動交流,喜歡在線表達。調研發(fā)現,絕大部分“05后”大學生對網絡熱語“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愿在種花家”表示認同。有的認為,目前思政課程內容更新不及時,教學案例雖典型但時效性不強,更愿意在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上關注熱點話題。對部分職業(yè)學院在校生“三觀及行為選擇受網紅人物影響”調研顯示,80%的學生認同“通過網紅文化獲取更多新聞資訊”。他們更傾向于在一些正能量網紅直播平臺感受青春正能量,暢談個人觀點,以此獲得思想交流的愉悅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