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機制改革發(fā)言材料--創(chuàng)新機制建管并重全面推進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機制改革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按照“產權有歸屬、管理有載體、運行有機制、工程有效益”的目標,創(chuàng)新機制,建管并重,不斷深化小型。
--創(chuàng)新機制建管并重
全面推進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機制改革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按照“產權有歸屬、管理有載體、運行有機制、工程有效益”的目標,創(chuàng)新機制,建管并重,不斷深化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機制和產權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得到了國家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國、全省相繼在**召開了水利工作現(xiàn)場會。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強規(guī)劃引領,堅持先行先試,加快水利建設強基礎。早在2011年初,**即確立了“把水留住、把水連通、把水用活、把水管好”治水思路,對全縣農田水利建設進得科學規(guī)劃,以解決群眾需求為重點,以健全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為目標,編制了《**縣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規(guī)劃》。注重把農田水利興修作為重要突破口和有力抓手,大力加快塘壩擴挖、河溝清淤、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和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幾年來,累計擴挖4028口塘壩,更新改造120處4283KW的農村集體泵站,清淤258條680公里的溝渠,改造中小灌區(qū)5處,完成投資3.68億元,新增和恢復有效灌溉面積22.8萬畝,有效灌溉率由原先的61.4%提升到70.5%。
(二)加大扶持力度,落實“一金一費”,撬動社會資本助建管。按照“政府推動、政策拉動、利益驅動、示范帶動”的工作思路,加大政府推動和扶持力度,撬動社會資金形成政府、社會投資者、用水群眾等多元主體共同投資建設小型水利工程。加大財政投入,建立“一金一費”,即水利建設獎補資金和工程管護補助經費?!耙唤稹敝饕糜谔翂螖U挖、河溝清淤等工程,按審計決算工程量的2/3直接獎補項目實施主體;“一費”主要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養(yǎng)護經費獎補,縣財政為此每年安排800萬元專項資金。通過落實兌現(xiàn)“一金一費”,進一步鼓勵、調動了村隊集體、家庭農場、養(yǎng)殖種植大戶、用水者協(xié)會等各類主體,積極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和服務。
(三)創(chuàng)新建設模式,推廣“泵站串塘”,貫通水利盲點增效益。**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崗嶺地區(qū)尚有不少水利死角村、死角組存在“斷頭渠”“虛線溝”等水利“末梢盲點”問題。為打通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根據地形、水系特征,探索出“一個泵站+壓力管道+數(shù)個塘壩和水庫”的“泵站串塘”的農田水利建設新模式,把星羅棋布的溝、渠、庫、塘等水體和農田連接貫通,同時對小型水利集體泵站更新改造,對周邊水系內的塘壩、溝渠等水體進行配套擴挖和清淤,實現(xiàn)了“水系相連、把水連通,以豐補欠、把水用活”,破解了長期以來“閑時水長流、用水恨水少”的用水困境。目前,已建成“泵站串塘”工程45處,利用“泵站串塘”串連起252口塘壩、連接小型水庫6座,全縣已有10萬畝崗嶺地擺脫了過去“靠天收”,實現(xiàn)了“旱澇保收”。